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

◆呼吸與體態那點事





呼吸與體態那點事-呼吸功能的解剖學與生物力學機制的觀點

在提到橫膈膜的生物力學機制之前,要先提到一個觀點,那就是固定端的觀念(fixed point),以往的解剖學里肌肉都有固定的起始點(origin)與附著點(insertion),而肌肉收縮時會由附著點往起始點移動,這樣的觀點就已經把肌肉的收縮固定在某個模式里,但以目前的研究顯示,肌肉會因為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收縮方向,還有:例如個別的習慣性動作也會造成肌肉收縮的方式不同;所以回到主題,橫膈膜是呼吸最重要的肌肉,傳統上,橫膈膜包含三個部份,分別是肋骨橫膈(costal diaphragm)、中心韌帶(central tendon)與橫膈膜腳(cural diaphragm),肋骨橫膈連接到肋骨邊緣與中心韌帶,而橫膈膜腳則是連接中心韌帶與腰椎椎體,當肋骨橫膈部份收縮時會把中心韌帶往下拉,因而改變胸腔體積使得胸腔內壓力減少造成肺臟充氣,而當橫膈膜腳收縮時,也會改變胸腔體積使得胸腔內壓力減少,但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橫膈膜腳收縮不會造成肋骨腔太大的位移,另外以胚胎學的觀點來看,肋骨橫膈與橫膈膜腳有不一樣的發源處,所以也會有不一樣的神經支配與動作,因此基本上兩者必需分開來看。

如上述觀點,中心韌帶、肋骨與橫膈膜腳都有可能變成收縮時的固定端,因此會造成不一樣的呼吸機制,以下將分別探討。

●下肋骨(lower rib)會因為體態(posture)或腹肌的關係,不管是哪一種,當橫膈膜肌肉收縮時會拉下中心韌帶,雖然這類型的個案在呼吸時會感覺呼吸的動作很大,但事實上橫膈膜的中心韌帶只有下降12公分左右,我們不會直接感覺到橫膈膜的動作,只有橫膈膜作用在肋骨與腹腔內臟的動作而已。
●有適當的腹肌張力時,當在呼吸時中心韌帶下降,因為有適當的腹肌張力使得內臟器官變成中心韌帶的支撐,因此中心韌帶會變成固定端,當橫膈膜肌肉收縮時,會把下肋骨往上拉,正常而言,腹肌被認為是用力吐氣時的肌肉,但以上述的個案來講,腹肌變成是副吸氣肌群。
●如果以腰椎當作是固定端,橫膈膜腳的收縮會把背側橫膈膜往下拉,事實上,當把橫膈膜腳視為與橫膈膜其它部分分開的肌肉,如此就可以解釋某些特殊的呼吸模式,例如有些呼吸的模式只有用到很少的橫膈膜或肋骨腔的運動。

腹式呼吸的生物力學機制
橫膈膜與橫膈膜腳的運動對腹腔有一個類似活塞的效應,因此每一次的呼吸都會使得腹腔器官被下壓向骨盆腔的方向,但又如何不傷到骨盆腔內的器官呢?基本上,腹膜內的器官可以因為橫膈膜的活塞動作而增加器官間的活動度、促進血液循環等等,當橫膈膜收縮其所產生的壓力總和會向前向下壓,而此壓力剛好只作用到肚臍下方一些,而此區域正常情況下會由腹橫肌提供穩定度,因此壓力不會直接向下作用朝向骨盆腔,此外,因為髂骨的外型與方向,橫膈膜所產生的壓力會在恥骨的高度時有點向前,因此,骨盆腔里的器官不會直接承受來自橫膈膜的壓力,另外閉孔內膜(obturator membrane)也是保護骨盆腔內臟器官的另一個重要機制,因為它可以調節骨盆底(pelvic basin)的壓力,而腰椎的前凸弧度(lordosis)也可以把壓力導向肚臍下方,因此此區域的肌肉張力也就變的相對重要,如果腰椎前凸弧度喪失或骨盤過度後旋(pelvic posterior rotation),也會造成骨盤腔器官容易受傷。

在臨床應用上有兩個觀點可供參考:
●以本體感覺的觀點來看,當特殊的呼吸方法能促進呼吸進入骨盆底,這樣是有實際幫助的,因為這樣的呼吸運動可以刺激骨盆底的感覺訊息覺醒。


腹式呼吸,在呼吸時肋骨腔的運動我們一般稱之為上呼吸(upper respiration)部份,而呼吸時往下到肚臍下方區域的動作則是稱之為下呼吸(lower respiration),交感神經鏈(chain of sympathetic nerve ganglia)(與逃跑或對抗有關的部份)是沿著肋骨腔的長度位於脊椎兩側,因此,一般上呼吸可以刺激交感神經的功能,可以增加整體的張力與能量,而下呼吸則是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產生休息與放鬆的訊息,因此只有單獨使用腹式呼吸基本上是有益的,但有時使用錯誤,卻有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功能,例如有憂鬱症或缺乏活力的個案,腹式呼吸有可能使個案原本的症狀更嚴重。


轉貼阿牛網站資料